2022
02/14
13:22
来源
无锡日报
分享
春节假期去乡村走亲访友,发现在一些村组、社区,垃圾分类做得还很不到位,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较常见。虽说崭新的垃圾箱一字排开,分类提示醒目亮眼,但一些村民还是习惯于就近入箱,没有分类投放,甚至还有随手乱丢废旧电池这种有害垃圾的现象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有关宣传发动不到位,措施缺失。
在乡村推行垃圾分类,应抓住契机逐步进行。垃圾分类利国利民这一理念,在城市已取得一定成效。但在乡村,因环境与习惯使然,村民们接受程度普遍不高,面临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应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常识,抓住契机常抓不懈,逐渐增强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。
乡村垃圾分类要注意因地制宜,不能一味地照搬城市那一套模式化做法。因为城市和乡村的生活环境不同,分类过程中势必会有所差异。在农村,一些生产生活垃圾是可以还田再利用的,如秸秆、草木灰、各种豆壳等,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还可以拿来喂养家禽,废弃的木材、包装纸也可以有新用处。因此,乡村垃圾分类应尽量兼顾村民的实际生活,在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,充分敬重村民们自主处理的意愿,以减少矛盾的发生。
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应当入乡随俗接地气,内容和形式应该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。做好垃圾分类工作,不能留有死角,人人都是责任人。需要每一个人都树立理念,落实行动,所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很重要。可充分利用宣传橱窗、横幅标语,广造声势,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,将有关常识编成顺口溜、打油诗等,让村民听得懂、听得进、记得住、做得到。还可以推行垃圾分类奖励机制,以积分考核助推人居环境整治。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家庭给予加分,并在每个季度汇总分值,予以张榜公布,年终召开表彰大会,给予高分者一定的奖励。
乡村垃圾分类虽说任重而道远,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将理念变成村民们的自觉行为,并养成习惯,定能引导村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,改善村庄环境,打造美丽乡村。(孙建兴: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)
Copyright(C) 1998-2023 wxr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必赢56net手机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
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许可证: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苏)字第00306号
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