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专家们结束了新一轮的查房,马上在抢救室外讨论救治方案。

晚饭后,一名医生在走廊抓紧时间休息,晚上他还要通宵工作。
到昨天为止,“8·2”昆山特大爆炸事故已经过去60个小时。事故发生后,在短短半天时间里,无锡三院集中收治了37名重症伤员,这是参与该事故收治伤员的15家医院中,单批次收治伤员最多的医院。
3天来,为了这37条生命,全体医护人员全力以赴。昨天下午7点,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吕国忠刚查完一轮房,他计算了一下,60个小时救治时间中,他仅仅睡了3小时。
昨天,本报记者进入无锡三院烧伤科伤员收治病区,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奋战救治一线现况。
烧伤科医生没有休息日 下午6点15分,走进三院住院大楼22楼,这里一侧的病房是隔离治疗区,有多名公安和保安人员把守,另一侧是值班休息区域。记者了解到,23楼原为烧伤科重症监护室,但只有10张病床,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重伤员的需要。为此,三院将22楼烧伤科普通病房全部腾出,临时增加为重症监护病区。
值班室里,烧伤科病区主任虞俊杰正在吃晚饭,能明显看出两个大大的黑眼圈,眼眶里都是血丝。3天来,他几乎没有离开病人,昨日凌晨才回家睡了6个小时,一大早又赶回了医院。“烧伤科医生没有休息日,因为病人随时需要大家。”他说,2日当天上午,一个平常的周六,他像往常一样在病房里查房,一接到收治昆山爆炸伤员的命令后,他就直接在医院待命。
工作服被汗水打湿了又干了 站在休息区域向隔离治疗区望去,隐约可见一间间病房里,有医护人员的忙碌身影。虞俊杰说,烧伤病人的皮肤烧坏后,失去了体温调节功能,因此治疗区不能开空调和风扇。待在室温超过30摄氏度的工作环境中,戴着口罩、帽子、手套,清创,置管复苏,气切呼吸维持,减张止血,监测病情……每个人都忙得汗如雨下,工作服被汗水打湿了又干了,有的女护士一天得换好几身工作服。
休息区的一间会议室里,十几位医生、护士一人一份盒饭端着在吃晚饭,有的坐着,有的站着,他们都不约而同用最快的速度在吃着。“吃好抓紧休息一下,晚上还要接着干。”护士田雪筠说,她是从其他病区过来支援的,但3天来也只休息了6-7个小时。在另一间休息室里,有一张上下铺、几张躺椅,医护人员累了,就到这里躺一会,闭闭眼。
3天来,很多医护人员吃住都在医院,大家纷纷主动延长上班时间,平均每班达12小时。
“四对一”救治力量前所未有 “这3天是抢救烧伤患者的黄金时间,医护人员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抢救中。”吕国忠说,事发当天他正在外地,作为全省烧伤紧急救治组专家,接到电话通知后,他随即奔赴苏州昆山参加和引导现场抢救工作,对伤员一一检查把关。晚上从苏州赶回无锡后,他又马上马不停蹄地组织指挥三院的救治工作。
据吕国忠先容,由烧伤科医生、ICU医生、外科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救治小组,对每位伤员都实施“四对一”监护救治,医生两班倒、护士三班倒,进行24小时救治护理。“如此配备的救治力量是从未有过的。”
一方有难,八方驰援。2日晚9点半,首批来自各家市属医院的6名经验丰富的ICU医生火速支援三院急救一线。与此同时,南京、徐州等省内及我市各家市属医院又紧急抽调了80余名医疗骨干参加救治,为三院救治伤员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物资。
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派出的10人医疗专家组3日抵达三院引导伤员救治。“大家将并肩战斗。”昨天,瑞金医院烧伤科主任张勤紧紧握着吕国忠的手说。
告知市民 我市血库仍告急,A型血最紧缺 昨从市中心血站了解到,8月2日、3日两天,我市街头献血人数逐日刷新纪录,尤其是3日当天街头献血人数达345人,加上驻锡部队官兵300人也加入了献血队伍,创下血站单日献血人数最高纪录。
据悉,伤员救治后续用血量仍然很大,市血站人士恳请广大爱心人士继续积极参加无偿献血,尤其是目前A型血紧缺,而这次伤员中A型血占比最多,因此呼吁A型血的市民踊跃献血,同时建议市民更多参与成分献血,多献血小板,这对于今后的抢救用处更大。 (杨明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