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结婚人数约为4.8万对,比此前最高的年份还增加1成,而离婚人数虽相对平稳,但也比2010年的最高纪录多了16对。昨天,市民政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,无锡2011年结婚和离婚的人数都创了新高。
结婚人数同比增二成,预计今年也不会少
去年个人主持婚礼场次超过300场,感觉比2010年多20%。昨天,锡城知名司仪阿龙统计了一下自己一年的工作量。他的感觉确也是无锡结婚潮的一个缩影,相关数据显示,2011年,无锡约有4.8万对新人成就美好姻缘,正好比2010年的4万对增加20%。而有关人士表示,这个数据比此前的纪录,2006年时的4.45万对还多了10%。从去年的情况来看,情人节当天1300多对和光棍节的1780对,是两个单日小高峰。业内人士表示,洋节日和互联网对“好日子”的推波助澜已不容小觑,不少人士为了让自己的结婚日更好记,扎堆结婚成了近年的一个特殊现象。“现在白领和高知的初婚年龄要到32岁左右,40岁左右初婚的也不鲜见”,新区婚姻登记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先容。有人表示,现代人书读得多,或为了事业晚婚已成了一股潮流。这两年80后结婚特别多,除了和上个世纪的生育高峰有关,同时也和一部分年轻人推迟婚龄导致结婚人群积压有关。同时,无锡城市人口流动加快,不少外来适婚人群也加入到这一大军中。而阿龙则认为,去年还有特别因素,他接触的人群中,不少家庭是为了抢生今年的“龙宝宝”而结婚。他表示,按照民间说法,明年出生的宝宝是蛇宝宝,也就是地龙,素有“钱串子”之称,估计今年结婚的新人也不会少。
协议离婚的人多了,上法院的人少了
80后小年轻离婚人数最多,共干预了107对市民,成功率达15%;而结婚10-15年的夫妇中,因为有一定感情基础,再加上考虑到孩子成长,干预成功率是最高的,达到17.1%。这是源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王静雯的半年度数据,从去年4月开始,该中心先后有10多位心理咨询师参与了崇安区“紫丝带工作室”,介入离婚人群的心理干预。在实际操作中,她发现这种干预对部分市民有一定的作用。
有一对夫妇,妻子流产小住娘家,妻子总觉得丈夫不体贴,要隔三五天才来探望。而丈夫觉得很委屈,自己要上班,带孩子,去看妻子还没好脸。当双方把自己的怨恨说出来后,才发现其实彼此没有换位思考,应多体谅对方。但王静雯表示,有些闹离婚的夫妇是相处之道出了问题,其实还需要持续的跟踪和引导,她希翼今年能在后续服务上给这些家庭更多的帮助。她认为在处理离婚问题时,很多人存在逃避心态,其实离了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“再婚家庭的离婚率相当高”。